中国批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加快坏账处理

中国政府开展的经济降杠杆和金融风险降风险正促成一批资产管理公司(AMCs)陆续成立,以解决金融部门规模庞大且还在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PBOC)和中国央行监管委员会(CBRC)联手降杠杆和降风险的努力揭露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当局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AMCs),沿袭上世纪90年代剥离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做法。

仅4月份一个月,银监会就批准了7个省份新设资产管理公司。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四大国有行业也有三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也获得了监管当局的首肯筹建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管理。

在2016年工作报告引入了市场化的债转股政策之后,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核心作用在帮助中国金融系统降杠杆背景下得到强化。

华创证券北京分析师周冠南向MNI表示,“处理不良贷款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监管当局在打击金融机构违规套利、强化降杠杆。”

在2012年监管当局允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余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批准筹建。银监会许可“有资格” 的地方政府成立两家以上的AMC。

监管机构还放松了一些条款,允许AMC能更快速的处理不良资产。

近期银监会还下发文件降低了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门槛,由此前的10户降至3户。

一位来自四大国有银行的消息人士向MNI表示,门槛降低将会鼓励更多机构进行不良资产处理业务,预计未来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将相应增加处置这类资产的AMCs需求增加。

根据1季度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显示,尽管商业银行1季度不良贷款比例下降或持平,但不良贷款金额在继续上扬。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1季度所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74%,与去年4季度持平。然而,不良贷款总值增加673亿元,接近去年4季度183亿元的4倍。

一位来自上海交通银行的上海分析师赵雅瑞向MNI表示,商业银行继续承受着劣质贷款的巨大压力。

根据银监会数据,“特别点名”贷款―有潜在成本不良贷款的贷款―1季度增加690元,继续拖累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对比2016年末季下降1246亿元。

此外,不良贷款规模被低估,因为很多银行能把部分困厄资产剥离出资产负债表。

为了增加小型商业银行联盟并转化为健康利润,大型商业银行大动作进行债转股操作。中国建设银行已经签署了3000亿元的债务转换合约,中国工商银行也签署了600亿元合约,农业银行签署了700亿元合约。

然而,这三份合约中只有少部分真正被落实,因为所需的专业人员不足使得项目无法进行。而大型商业银行成立直属的AMC的初衷是能够利用大型银行机构制度知识的优势。

因此这些债转股项目能否有效处理不良贷款问题还是个公开的疑问。

赵指出,“参与债转股项目的企业大多来自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过剩产能寒夜。如果企业不能在合约期限内提高资产质量,那么银行将会置身于信用风险。”

“这种可能性很高,特别是管理当局有意推进降产能”。

不良资产池的规模也被低估,因为一些银行能够将不良贷款通过“非正常渠道”剥离资产负债表,这额渠道由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资金公司和AMCs提供。尽管监管当局已经遏制了这些非法交易,但继续使用合法途径来避免监管审查也严重破坏了不良贷款数据的可信度。

随着监管强度大幅提高,不良贷款的处置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亟待应对的挑战。随着小型银行利润空间在央行收紧流动性环境下继续收窄,他们吸收不良贷款的能力降低,因此坏账问题更加尖锐。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表示,“作为债转股的主要操作者AMCs在今年将迎来蓬勃发展,因为商业银行迫切希望清理不良贷款满足监管当局降杠杆的要求。”